當黃河浪濤聲拂過百年鐵橋,蘭州的雕塑群像宛若一部立體史書,以青銅的厚重、花崗巖的堅毅、漢白玉的溫潤,鐫刻著這座城市的千年文脈與時代氣息。

黃河母親雕塑由甘肅著名雕塑家何鄂女士創(chuàng)作,建成于1986年,是一尊長6米、寬2.2米、高2.5米的花崗巖雕塑,總重40余噸。構圖由“母親”和一“男嬰”組成,象征著哺育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撓的黃河母親和快樂幸福、茁壯成長的華夏子孫。雕塑下基座上刻有水波紋和魚紋圖案,源自甘肅古老彩陶的原始圖案,反映了甘肅悠遠的歷史文化。(胡淼山 攝)
沿濱河路漫步,黃河母親雕塑靜立水畔。何鄂女士以花崗巖雕琢出的,不僅是一位懷抱嬰孩的慈母,更是黃河作為中華文明“臍帶”的深情象征。隔河相望,龍源公園內“龍”字立體雕塑凌空騰躍。9.9米的高度如擎天之柱,將漢字筋骨與民族精神融為一體,在黃河岸畔揮毫寫就一部氣勢磅礴的史詩。

“龍”字立體主題雕塑是蘭州龍源公園的主要景點。在伏羲八卦造型的三階圓壇中央,佇立高達9.9米的王國文先生書法狂草“龍”字立體雕塑,氣勢如虹,給人帶來振奮和吉祥。(胡淼山 攝)

綠色希望雕塑位于黃河母親雕塑東約180米處。1987年7月,由甘肅130萬青少年捐資興建。主像由高11米、8米、3米的三株漢白玉圓錐體變形樹組成,寓含三木成“森”之意,反映了甘肅人民積極種草種樹、綠化甘肅的壯舉,象征著甘肅青少年茁壯成長。
順流東去,綠色希望雕塑以三株漢白玉“樹”挺立天地之間,那是隴原兒女植樹播綠的青春誓言,三木成“森”,生生不息,銘刻著蘭州人民種草種樹、綠化隴原的偉大壯舉。在水車博覽園,段續(xù)雕像靜觀著蘭州水車。這位明代進士,將他鄉(xiāng)的智慧引回家鄉(xiāng),造就了“水車之都”的美名。

段續(xù)雕像位于蘭州水車博覽園內,是為了紀念明代發(fā)明蘭州黃河水車的能臣段續(xù)而設立。段續(xù)是明代嘉靖二年(1523年)進士,曾任云南道御史、湖廣參議等職。他在任職湖廣期間,受當?shù)赝曹噯l(fā),決心將這一技術引入家鄉(xiāng)蘭州,解決當?shù)匾蚝影陡?、水位低導致的取水灌溉難題。這種水車利用黃河水流沖力驅動木制巨輪轉動,通過水桶舀水灌溉農(nóng)田,成為蘭州黃河沿岸數(shù)百年的主要灌溉工具,使蘭州從干旱之地變?yōu)椤肮瞎恰?,被譽為“水車之父”。
絲綢古道雕塑與霍去病雕像則共同勾勒出金戈鐵馬的邊塞風云?;◢弾r雕鑿的駝隊,仿佛正踏著盛唐的夕陽前行;霍去病策馬揚鞭的英姿,展現(xiàn)著他誓掃匈奴的豪情。它們與筏客搏浪的驚險、西游記群雕的奇幻、伏羲女媧的恢宏氣象彼此呼應,編織出一幅從歷史到傳說、從現(xiàn)實到神話的壯闊長卷。

絲綢古道雕像位于市民公園北端、城關黃河大橋南端,由四川都江雕塑社朱孝學于1987年雕成。這座以張騫開辟的“絲綢古道”為題材塑造的雕像,由花崗巖雕成,高6米、長7米,重百余噸,集中反映了盛唐時期的絲路盛況。

霍去病雕塑生動地展現(xiàn)了霍去病將軍當年的風姿。他手持長矛,騎于馬上,昂首注視前方,仿佛正率領著千軍萬馬奔赴沙場。整個雕像大氣磅礴,正氣凜然,給人一種昂揚的斗志和必勝的信念。

筏客搏浪雕塑為汪興中1986年所作。雕塑由鋼筋混凝土基座鑲嵌以黃河暖石,呈黃河巨浪翻卷狀。皮筏斜飛于浪尖之上,破浪而飛,有搏浪追風之感。青銅鑄成的筏客跪姿昂首揮槳,其后有一跪姿少女,右手攏鬢,神態(tài)安詳。這一雕塑再現(xiàn)了昔日黃河上以皮筏為渡的交通方式,是蘭州黃河文化的具體呈現(xiàn)。

西游記雕塑位于蘭州市城關區(qū)濱河路白馬浪段,距離黃河鐵橋約500米。這組雕塑栩栩如生地刻畫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的形象,生動展現(xiàn)了唐僧師徒西天取經(jīng)的經(jīng)典場景,已成為游客打卡的熱門景點。

伏羲女媧雕塑位于蘭州市銀灘黃河濕地公園西側的華夏人文始祖園內,雕像高19.5米,基部直徑4.2米,總重約60噸,采用錫鋅銅材質鑄造,整體造型莊重而富有力量感。該雕塑由中國雕塑院院長、著名雕塑藝術家吳為山先生設計創(chuàng)作,融合了傳統(tǒng)藝術與現(xiàn)代雕塑語言。與周邊的黃河濕地、歷史遺跡等相互呼應,展現(xiàn)了蘭州作為黃河文化重要承載地的獨特魅力,同時也強化了城市的文化認同感。
“塑”說蘭州,說的不僅是藝術,更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坐標。當黃河奔流不息,當城市日新月異,這些凝固的史詩將永遠矗立,與大河同呼吸,與時代共脈搏,見證并參與著蘭州在新時代的輝煌歷程,讓黃河文化生生不息,讓絲路精神薪火相傳。

平沙落雁雕塑位于蘭州市城關區(qū)南濱河東路東段,由王志剛于1987年創(chuàng)作。雕塑主體為三只大小不一的不銹鋼大雁,呈離水展翅奮飛之態(tài),錯落有致地立于不規(guī)則形淺水塘中,整體傳遞出蘭州人民對生態(tài)恢復與自然和諧的美好追求。

生命之源雕塑位于廉政公園和寓言故事園之間,于2004年6月建成,直徑25米,高14.2米。雕塑的設計靈感來源于甘肅彩陶中最具代表性的馬家窯文化時期的彩陶,其上的花紋采取銅鑲嵌工藝,主體塔身以黃河石貼面,顯得古樸厚重,極具文化底蘊。

夸父逐日雕塑位于蘭州市安寧區(qū)都市春天生態(tài)園附近,造型獨特,圖案精致,仿佛蘊含著甘肅古老的文化與神秘的力量。(胡淼山 攝)

蘭州彩陶博覽園位于蘭州市城關區(qū)羅九公路旁,以馬家窯文化彩陶為主題,結合自然景觀與現(xiàn)代藝術設計。公園內有彩陶空間廊架、蛙紋彩陶缽等景觀雕塑。(胡淼山 攝)